6月百城新房成交量環比有望增兩成!什么信號?
作 者丨張敏
編 輯丨張偉賢
近期的一系列穩樓市措施,正在持續發揮作用,并使得市場交易不斷升溫。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發布報告稱,6月1日至20日,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面積環比增加約兩成。按照現有的交易規模,預計6月全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預計為250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1%,連續兩個月環比上漲。
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約41%的降幅,但比5月的56%有所收窄。
報告指出,在3月份以來持續性的穩樓市政策助力下,房地產交易層面的數據有所改觀,充分體現了房地產交易行情改善的趨勢。
第一、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各地政策寬松導向更加清晰,從行政、金融、財政、稅收等領域多方面做好保障,對于合理住房消費需求的釋放有積極的作用。
第二、各地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果,一些城市樓市交易環境逐漸改善,樓市交易逐漸步入正軌。
第三、各地鼓勵購房的工作積極到位,購房者的市場預期也發生了變化。
從城市能級來看,6月,26個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預計為1314萬平方米,環比增速預計為13%,同比增速預計為-44%。74個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預計為1192萬平方米,環比增速預計為31%,同比增速預計為-36%。
其中,一二線城市中,上海、西寧、長春、濟南、北京等地的交易規模環比拉升較快;三四線城市中,嘉興、桐鄉、菏澤、嘉峪關、吉林等地升溫較為明顯。
“三四線城市的環比拉升要略快,但還不能簡單認為三四線城市復蘇的動力更強,這是因為三四線城市最近幾年樓市都偏低迷,近期政策利好下滯后和積壓的需求有所釋放?!眻蟾姹硎?,客觀上也要肯定三四線城市近期穩樓市一攬子政策的積極效應。
但按照該機構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百城新房成交面積仍有50%的同比降幅,與去年下半年相比,降幅也達到34%。說明當前市場的交易規模仍然不高,市場復蘇尚待時日。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林曦瑩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6日早盤震蕩下跌
新華財經紐約7月6日電(記者劉亞南) 由于市場人氣繼續承壓,國際原油期貨價格6日早盤震蕩下跌,午后跌幅收窄,收盤時國際油價下跌并在技術上跌入熊市。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輛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輛。英國政府官員辭職潮繼續。
國常會重磅!確定加大汽車消費支持政策,預計增加相關消費2000億
財聯社6月22日訊(編輯 張揚)國常會明確加大汽車消費支持政策多項措施,汽車促消費再迎政策利好。
李克強總理在今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確定加大汽車消費支持的政策。會議強調,要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一是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對小型非營運二手車,8月1日起全面取消遷入限制,10月1日起轉移登記實行單獨簽注、核發臨時號牌。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車購稅應主要用于公路建設,考慮當前實際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延期問題。
三是完善平行進口政策,支持停車場建設。
政策實施預測今年增加汽車及相關消費大約2000億元。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鼓勵汽車消費,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包括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當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明確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在業內看來,新一輪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對促進民生需求恢復,尤其是對拉動首購和換購汽車需求的增長意義重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國新能源(4.65 +0.00%,診股)汽車下鄉活動上周正式啟動,本輪新能源汽車下鄉參與企業總數達到了26家,車型共計70款。國內主要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布局了下鄉車型,一些企業還推出適合農村使用的電動商用車、面包車等車型,滿足農村消費者需求。
伴隨中央及地方汽車刺激消費政策密集出臺,汽車產銷量如期呈邊際改善趨勢。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6月1-12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環比上月同期增長35%,汽車促消費政策啟動的增量效果已體現。
在政策持續催化下,市場看好汽車行業消費復蘇,行業拐點向上時刻或已經來臨,6月起已逐步邁入供需兩旺階段,下半年汽車產銷增速有望持續上行,疊加原材料價格或逐步企穩回落,汽車板塊利潤率、ROE有望反轉向上,機構建議積極把握汽車板塊的投資機會。
東莞證券在6月20日的研報中指出,在政策護航下行業景氣復蘇,建議積極把握板塊機會,重點關注受益促消費政策彈性較大的自主整車品牌:比亞迪(342.52 +0.78%,診股)、長安汽車(20.22 +2.38%,診股)、長城汽車(38.81 +2.16%,診股);積極把握汽車電動智能化發展趨勢且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質零部件供應商:拓普集團(67.28 +2.09%,診股)、伯特利(78.63 +3.99%,診股)、中鼎股份(18.60 +2.82%,診股)。
民生證券在6月19日的研報中指出,汽車行業有望于今年第三季度迎來庫存周期(4年左右車型周期)與朱格拉周期(8-10年資本開支周期)共振啟動,迎來板塊性重大布局機會,推薦三條投資主線:
1、基于行業復蘇確認帶來板塊估值修復為主要特征的乘用車板塊和零部件藍籌的配置機會,推薦廣汽集團(16.74 +3.01%,診股)、比亞迪、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以及細分領域零部件龍頭福耀玻璃(43.06 +3.04%,診股)和星宇股份(164.08 +5.85%,診股)。建議關注長安汽車和上汽集團(17.91 +1.99%,診股)及新勢力蔚來、小鵬和理想。
2、智能化有望接力電動化成為行業資本開支的主要方向,智能座艙有望在EE架構迭代及高算力芯片量產下,開始進入類似消費電子一樣的快速迭代,座艙電子賽道推薦域控制器龍頭公司德賽西威(152.87 +2.06%,診股)和經緯恒潤(132.84 +3.36%,診股),建議關注均勝電子(14.36 +5.36%,診股)和華陽集團(48.85 +2.09%,診股),座艙內飾推薦上聲電子(64.73 -0.46%,診股)、科博達(64.29 +3.44%,診股)和繼峰股份(12.30 -0.32%,診股)。
3、L3級智駕駛滲透趨勢提速,線控底盤有望復刻過去5年電動車滲透率曲線快速放量,率先收益。推薦線控底盤龍頭公司中鼎股份、亞太股份(9.09 +1.22%,診股)和拓普集團,建議關注產業鏈相關公司保隆科技(51.44 +0.63%,診股)和伯特利。
破1000次!銀行理財子上半年密集調研 消費股熱度正逐漸升溫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子對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熱度激增。據wind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1日,年內理財子對980只個股進行調研,遠超去年同期的371只。此外,今年上半年的調研總次數已達1253次,為去年同期的近四倍。
縱觀上半年,理財子對高新制造業成長股的關注熱度不減,但同時,調研偏好也產生了一定變化,從開年“扎堆”醫藥股到二季度“移情”消費賽道。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理財子的調研更多體現為積累行研經驗、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且調研方向并不一定會最終轉化為投資決策,但市場板塊的輪動變化也勢必會對調研偏好產生一定影響。
展望權益市場的后續走勢,多家理財子表示,本輪反彈行情仍可能延續,而修復程度或取決于宏觀政策的落地效果。從賽道來看,有投資觀點認為,在經濟回暖上修的過程中,穩增長政策刺激下需求提升,成長和消費的表現或相對較好。
調研偏好轉變 消費股關注升溫
年初至今,共有18家理財子現身上市公司的各類調研活動。其中,招銀理財的調研積極性居于首位,共對212只個股開展了303次調研。相較于去年同期僅招銀理財的個股調研數量突破百只,今年又新增了興銀理財與匯華理財,各調研172只、121只個股。此外,施羅德交銀理財與蘇銀理財則于今年迎來調研“首秀”。
調研標的方面,統計反映出,各家理財子關注度最高的個股不盡相同,所涉個股覆蓋面較為寬泛,僅英杰電氣(65.73 -1.31%,診股)兩度上榜,匯華理財與平安理財分別對其開展了多次調研。
今年上半年,理財子調研偏好所產生的變化值得關注。在一季度,醫療保健一度受到銀行理財資金的較多關注,如邁瑞醫療(310.66 -0.47%,診股)在年初成為“最吸睛”的個股標的,前三月共計吸引8家理財子“扎堆”調研,累計次數達到14次。此外,普洛藥業(19.95 -3.99%,診股)、華東醫藥(41.98 -0.99%,診股)、偉思醫療(59.52 -1.18%,診股)等多只生物醫藥股也進入了理財子的關注名單。
進入二季度后,調研記錄反映出銀行理財子對食品、服裝等消費賽道的興趣度有所攀升。據不完全統計,對于食品加工及肉類行業的上市公司,理財子的累計調研次數超過50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匯華理財等“調研主力”在4月后對洽洽食品(52.34 -0.36%,診股)、三全食品(19.03 -2.96%,診股)、勁仔食品(8.12 -0.25%,診股)、巴比食品(28.58 -0.03%,診股)等相繼開展調研。
整體來看,電子設備與儀器、信息技術、通信設備等高新制造領域的成長賽道仍處于理財子的關注范疇內。其中,屬于計算機軟件行業的中科創達(130.85 +2.11%,診股)在上半年獲得了8家理財子的15次調研;此外,紫光國微(182.79 +0.27%,診股)、中晶科技(56.59 +5.68%,診股)、兆易創新(127.27 +0.47%,診股)等半導體行業個股也均有所涉及。
從調研紀要內容來看,銀行理財資金的首要關注點仍落在經營情況上,尤其是部分地區的業務推進受疫情的影響情況。同時,由原材料波動導致的潛在經營風險也是理財子對生產制造類個股的關注重點,有公司對此回應稱,主要采取增加上游原材料采購中的長單鎖價比例、安排上游原材料全國調配等措施。
“對于個股調研,更為關注該公司會采取怎樣的經營策略來強化競爭優勢,還會了解主要競爭對手對公司自身發展、行業競爭格局的影響?!币晃汇y行理財子投資經理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經過調研后,會在投資決策中考慮選擇競爭優勢突出、經營效率較高、行業景氣趨勢或公司經營周期向上的個股標的。
權益市場仍具配置價值
近期,A股市場延續反彈勢頭。展望后續走勢,有銀行理財子人士認為,權益市場仍有配置價值,市場修復幅度或取決于穩增長政策的進度和效果。
青銀理財指出,5月以來,北向資金大幅持續流入A股,市場預期上修。國內正處于經濟修復、財政擴張、政策發力的復蘇階段,在經歷了一輪深度調整,估值處于低位,具有投資價值。
寧銀理財認為,5月信貸和社融數據顯示經濟有擴張基礎,而經濟數據顯示出口、投資、工業產出、消費均有所好轉。其中,出口制造、科技制造已基本恢復到4月疫情前的水平,而近期高頻數據如乘用車銷售等已超過疫情前的趨勢,科技制造也帶動5月初以來的行情表現。
“當前市場修復的動力來自復工復產以及穩增長政策,經濟景氣度回升推動市場風險偏好、企業盈利預期好轉?!惫獯罄碡斞芯繑祿亢暧^研究員周鑫強表示,但也需注意到,市場已修復至4月上旬的水平,后續表現取決于穩增長措施能否繼續改善經濟景氣度、改善市場對下半年的經濟預期。
對于行業配置建議,蘇銀理財認為,成長和消費將是行情主線。在內強外弱的格局下,前期受海外需求支撐的商品和周期股可能表現相對較弱;此外,A股正在提前反應國內經濟弱復蘇的預期,在復蘇階段通常成長和消費表現較好。
“中長期依舊看好成長股,尤其是新能源、半導體、汽車零部件、基礎設施和建筑材料板塊,仍然是未來關注的重點方向?!眳R華理財研究部相關人士表示,同時,還會擇機參與市場反彈,挖掘具有投資價值的消費、科技、新能源、智能汽車零配件、醫藥等領域的優質公司,均衡配置。
周鑫強認為,行業、風格建議均衡配置,可關注以下四個方向,分別是光伏、電動車、新能源相關的半導體高增長行業;新型電力系統基建等穩增長行業;業績具有穩定性的中下游消費行業;汽車、線下服務等供應鏈、消費場景被疫情中斷的行業。
俄烏沖突僅是特種氣體短期刺激?行業加速擴產并購
《科創板日報》6月22日訊(實習記者 蔡珍椽)近期,以氖氣、氦氣為代表的工業氣體價格飆升,行業擴產積極性高漲。據不完全估計,3月以來工業氣體板塊12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披露募資擴產計劃,涉及總金額超37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俄烏沖突僅是短期刺激因素,本質是長時間內市場供需不平衡所致。國內半導體廠商存在供應鏈本地化的需求,加速了特種氣體的本土化步伐。
本質是長時間內市場供需不平衡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特種氣體的生產大國,大約90%以上的高純氖氣仍來自俄烏。6月初,俄國對外宣布將限制氖氣等稀有氣體出口,進一步導致了特種氣體的供應緊縮。
華東一家特種氣體公司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氦氣價格同期漲幅接近3倍,像氖氣等部分產品受制于海外進口則漲幅更大。究其根本原因是長時間內市場供需不平衡所致,俄烏沖突僅是短期刺激因素?!?/p>
據了解,氦氣價格的上漲與俄烏沖突并非存在直接關系。俄羅斯和烏克蘭自身也并不是氦氣生產國,主要是由于歐盟限制從俄國進口天然氣,于是富含氦氣的天然氣遭到搶購,進而間接影響了中國氦氣的正常供應。
為了應對部分電子氣體的漲價,一家氣體供應商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會結合實際情況增減庫存量,減少供應鏈風險。目前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公司會根據市場波動情況相應傳導給下游?!?/p>
金宏氣體投資者關系總監陳子晗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特種氣體的包裝、運輸都有嚴格要求,但由于疫情等因素,從外資氣體公司海外采購特種氣體存在周期較長、供應穩定性較低等缺點。中國境內的半導體商存在尋求供應鏈本地化的需求,加速了特種氣體的本土化步伐?!?/p>
工業氣體公司加速擴產和并購
目前林德集團、液化空氣、空氣化工等海外大型氣體公司占據了85%以上的國內市場份額,國內氣體企業市場集中度高、規模較小。然而,特種氣體長期嚴重依賴進口所導致的產品價格高昂、交貨周期長、服務不及時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半導體等戰略新興產業卡脖子的技術瓶頸,實現國產化迫在眉睫。
高級工程師、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周迪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國內特氣行業正在積極擴大產能,但是還不能夠滿足我國半導體下游市場的需求,仍有一部分需要進口”。
南大光電今年3月公告稱,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9億元,其中5億元將用于烏蘭察布南大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7200t電子級三氟化氮項目;華特氣體則坦言募投項目是深化公司在高端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業務布局,為即將到來的晶圓擴產熱潮做好準備。
此外,近年來工業氣體行業并購數量不斷增多,部分公司利用資本和渠道優勢,大力推進包括特種氣體在內的半導體材料并購整合。
例如,2021年華特氣體圍繞著特種氣體和普通大宗氣體業務,新設立全資及控股子公司4家、并購一家、設立合營公司一家、參股一家;金宏氣體則并購了8家公司,已貢獻營業收入18,490.62萬元,占整體營業收入10.62%。
金宏氣體投資者關系總監陳子晗對此表示:“公司堅持縱向開發、橫向布局,2022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并購戰略進程有所減緩。今年較去年在并購體量上可能會有所減少,但是公司并購戰略會持續推進。金宏氣體目前有十幾個在建項目,預計明年會有更多新增產能的項目”。
國家擬禁第三方平臺直接參與藥品網售 醫藥電商影響幾何?
原標題:國家擬禁第三方平臺直接參與藥品網售 醫藥電商影響幾何?
《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日前,國家藥監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歷時一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已正式截止。此外,6月17日,國家藥監局還召開了《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部門座談會,當面聽取各部門意見建議并進行溝通交流。自5月9日以來,國家藥監局舉辦了系列座談會,圍繞《征求意見稿》廣泛聽取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國內外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藥行業學會協會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就修訂過程中的焦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此次《征求意見稿》中,對新增的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相關監管內容備受關注。近年來,在新冠疫情影響和政策力推下,“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市場接受度廣泛提升,也使得醫藥電商行業跨入發展快車道。據米內網統計,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市場藥品銷售額達368億元,同比增長51.49%。此外,據京東健康財報顯示,2021年其自營零售藥房業務營業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6.1%。
隨著第三方平臺的藥品零售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國家也將進一步明確相關的管理義務。如此次新增的第八十三條中明確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據參加過上述國家藥監局座談會的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國家藥監局對于醫藥電商平臺在自營和第三方業務的界限將進一步予以明確。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電商平臺業務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看到《征求意見稿》的第一反應就是現在做第三方平臺的企業以后就不能做自營了,因為它明確規定,第三方平臺不能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但實際上,可以反過來看,這一新政最大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明確了自營和第三方平臺的界限,要求現在的電商平臺要么純粹進行自營藥品銷售業務,要么純粹做一個第三方平臺?!皳Q言之,該政策落地后,不允許藥品網絡銷售平臺,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p>
加強第三方平臺監管成趨勢
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是連接處方和藥品配置流轉的重要平臺,《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電子商務法》等均對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定義、義務以及禁止性條款和相關處罰進行了規定。
據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簡稱“第三方平臺”,其定義在國家藥監局2020年發布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進行了明確:“第四條:從事藥品網絡銷售、提供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服務,應當具備相應資質或者條件,遵守藥品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依法誠信經營,保障藥品質量安全。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以下簡稱第三方平臺),則是指在藥品網絡交易中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供交易雙方或者多方開展交易活動的法人組織或者非法人組織?!?/p>
此次《征求意見稿》第八十三條規定: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未經備案不得提供藥品網絡銷售相關服務。
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藥品網絡銷售質量管理體系,設置專門機構,并配備藥學技術人員等相關專業人員,建立并實施藥品質量管理、配送管理等制度。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駐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資質進行審查,對發布的藥品信息進行檢查,對交易行為進行管理,并保存藥品展示和交易管理信息。發現藥品交易行為存在問題的,應當及時主動制止,涉及藥品質量安全的重大問題的,應當及時報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對醫藥電商的發展總體上是大力支持的,并且不斷出臺相關利好政策,積極破除阻礙行業發展的各種壁壘。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極大改變了人們問診、購藥習慣,在線問診量猛增,醫藥電商業務也隨之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國家也在積極將醫藥電商納入合法化、規范化發展軌道。
鄧利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網上購藥已經成為社會大眾依賴的一種模式。由于醫藥電商本質是流量主導的市場,擁有大流量的第三方平臺一直是這個市場的主流,加強對第三方平臺的監管已經成為一大趨勢。
鄧利強進一步指出,涉及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互聯網處方藥銷售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醫藥分離模式,指醫療機構僅負責診療,開具處方、審方,不提供藥品及配送。該模式有兩種運行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醫院醫師負責線上診療開處方,醫院可以簽約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藥店負責提供藥品、配藥和物流配送。第二種方式是醫院醫師線上診療開處方,將處方直接交給患者,患者自己選擇在線上或線下藥店買藥。
二是,電商平臺辦互聯網醫院處方藥銷售模式,指患者在電商平臺發起購藥申請,電商平臺開辦的互聯網醫院負責線上開處方、審核處方,由其平臺藥店藥師審核處方并提供藥品、配藥、配送的模式。
三是,電商平臺處方藥銷售模式,指電商平臺沒有互聯網醫院,在銷售處方藥時,通過委托互聯網醫院的醫師代為咨詢開處方,處方進入藥店,由藥店藥師審核處方,提供藥品,再進行配藥、配送。
“在這三種模式背后,也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在第一種模式之下,參與合作服務主體和環節較多,容易產生糾紛后推卸責任。醫院對簽約平臺監管薄弱。提供藥品的藥店是否有真實的藥師審核處方,也是存疑。也存在藥店藥品的保管和質量安全問題。所以,加強對于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監管具有重要意義?!编嚴麖娬f。
新規若落地對企業影響幾何?
對于此次新規,上述醫藥電商平臺業務負責人指出,醫藥電商業務模式的構建以及業務的推動是一個多方博弈的過程,其實《征求意見稿》此次提出的不讓第三方平臺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這一意見在此前就被探討過,來來去去已經討論了多年,希望這次真的能夠實現最終落地,畢竟這也代表了行業在進步。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這個新規要等出臺落地了才算數?!?019年出臺的新版《藥品管理法》在修訂過程也是經歷了波折。二審草案中一度新增規定“網售處方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辈贿^最終通過的《藥品管理法》卻為網售處方藥“開了口子”,僅禁止部分藥品的網絡銷售。
不過,鄧利強也指出,“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是連接處方和供藥的重要樞紐,是保障線上處方藥合法銷售的重要防線,負有對進入平臺的藥企藥店、配送物流等監管責任。對資質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處方來源的監管,藥品廣告、處方藥銷售行為的監管,配送質量管理,記錄保存的監管,以及向行政部門報告的責任,并及時處理網上投訴和糾紛?!皬娀幤肪W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主體責任,有利于處方藥網絡銷售行為的規范,有利于處方藥銷售的安全保障,有利于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規范運行、健康發展。
智慧芽數據也顯示,隨著數字醫療行業的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的賦能,中國醫藥電商和在線問診的市場規模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預計2030年醫藥電商和在線問診分別達到1.2萬億元及4070億元。中國數字醫療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市場將迎來新的機遇。
“此次《征求意見稿》的出臺也是希望進一步優化醫藥電商的良性、規范化發展,更好地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庇凶C券機構首席醫藥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例如,以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為代表的B2C平臺,目前主要涉及非處方藥的網上零售,該業務由“自營+平臺”等業務模式構成,其中自營業務收入占比較大。2021年財報顯示,京東健康全年收入307億元,其中以京東大藥房為主要載體的自營收入為262億元,占比為85.34%。另據阿里健康2022財年年報,報告期內,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收入達179.1億元,同比增長35.5%。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運營的自營藥房藥品收入占比達到64%,處方藥業務收入增長105.2%。阿里健康目前還在通過推動處方藥業務的擴容,實現該業務收入的高速增長。
“需要從具體案例來看,例如,某一家平臺,它的自營業務占95%,第三方平臺業務占到5%,而這個新規一旦真的落地,基于現有的模式,該企業未來的業務模式肯定還是以自營為主,不得不把第三方的業務剝離出去。如果某一家平臺的業務占比較為平均,那么政策一旦落地就會對現有模式產生影響。這也要求醫藥電商平臺一定要看自營跟三方業務占比情況,如果兩者都選的企業,后續一定要主攻一種經營模式?!?對于此次《征求意見稿》中新規對電商平臺的具體影響,上述證券機構首席醫藥分析師強調。
對此,上述醫藥電商平臺業務負責人則表示,“現在基本上藥品網絡銷售平臺既有自營業務也有第三方業務,但是我們自營占比較大,在第三方業務上覆蓋的并不多。對于一些產品銷量不大,顧客又會有一定的購買需求的藥品就不適合我們自己進行銷售,畢竟這樣的產品占庫存,容易提高我們的運營成本,所以,通常這類產品我們就會通過第三方平臺來進行,作為我們自營的業務補充?!?/p>
(編輯:文靜)
圍剿直播亂象!兩部門聯合發文,31種行為遭禁止,這些紅線不能碰
吃播、引導觀眾大額打賞等直播亂象將被進一步整治。
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的通知(下稱《規范》),提出網絡主播應自覺反對流量至上,抵制有害網絡和諧的行為,并引導用戶理性互動、合理消費。
圍剿直播亂象!兩部門聯合發文,31種行為遭禁止,這些紅線不能碰
主播從業行為需進一步規范
《規范》提出,網絡主播應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自覺擯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拜金主義等不良現象,自覺抵制違反法律法規、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有害網絡和諧的行為。
《規范》要求,網絡主播應當引導用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并如實申報收入,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同時,要遵守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自覺尊重他人知識產權。
對于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內容,《規范》提出,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并向直播平臺進行執業資質報備,直播平臺應對主播進行資質審核及備案。
此外,《規范》還列明31項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不得出現的行為。
1.發布違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及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內容;
2.發布顛覆國家政權,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損害國家尊嚴、榮譽和利益的內容;
3.發布削弱、歪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的內容;
4.發布詆毀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歪曲民族歷史或者民族歷史人物,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內容;
5.違反國家宗教政策,在非宗教場所開展宗教活動,宣揚宗教極端主義、邪教等內容;
6.惡搞、詆毀、歪曲或者以不當方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7.惡搞、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的事跡和精神;
8.使用換臉等深度偽造技術對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烈士、黨史、歷史等進行偽造、篡改;
9.損害人民軍隊、警察、法官等特定職業、群體的公眾形象;
10.宣揚基于種族、國籍、地域、性別、職業、身心缺陷等理由的歧視;
11.宣揚淫穢、賭博、吸毒,渲染暴力、血腥、恐怖、傳銷、詐騙,教唆犯罪或者傳授犯罪方法,暴露偵查手段,展示槍支、管制刀具;
12.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虛假險情、疫情、災情、警情,擾亂社會治安和公共秩序,破壞社會穩定;
13.展現過度的驚悚恐怖、生理痛苦、精神歇斯底里,造成強烈感官、精神刺激并可致人身心不適的畫面、臺詞、音樂及音效等;
14.侮辱、誹謗他人或者散布他人隱私,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15.未經授權使用他人擁有著作權的作品;
16.對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進行炒作或者蓄意制造輿論“熱點”;
17.炒作緋聞、丑聞、劣跡,傳播格調低下的內容,宣揚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反公序良俗的內容;
18.服飾妝容、語言行為、直播間布景等展現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的內容;
19.介紹或者展示自殺、自殘、暴力血腥、高危動作和其他易引發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險行為,表現吸煙、酗酒等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內容;
20.利用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角色進行非廣告類的商業宣傳、表演或作為噱頭獲取商業或不正當利益,指引錯誤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內容;
21.宣揚封建迷信文化習俗和思想、違反科學常識等內容;
22.破壞生態環境,展示虐待動物,捕殺、食用國家保護類動物等內容;
23.鋪張浪費糧食,展示假吃、催吐、暴飲暴食等,或其他易造成不良飲食消費、食物浪費示范的內容;
24.引導用戶低俗互動,組織煽動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實施網絡暴力;
25.營銷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虛構或者篡改交易、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26.夸張宣傳誤導消費者,通過虛假承諾誘騙消費者,使用絕對化用語,未經許可直播銷售專營、專賣物品等違反廣告相關法律法規的;
27.通過“彈幕”、直播間名稱、公告、語音等傳播虛假、騷擾廣告;
28.通過有組織炒作、雇傭水軍刷禮物、宣傳“刷禮物抽獎”等手段,暗示、誘惑、鼓勵用戶大額“打賞”,引誘未成年用戶“打賞”或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
29.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影響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影響他人正常生活、侵犯他人隱私等場所和其他法律法規禁止的場所拍攝或播出;
30.展示或炒作大量奢侈品、珠寶、紙幣等資產,展示無節制奢靡生活,貶低低收入群體的炫富行為;
31.法律法規禁止的以及其他對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生態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
《規范》要求,各相關部門加強對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臺和經紀機構以及網絡主播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執法巡查,依法查處提供違法違規內容的網絡表演和網絡視聽平臺,并督促平臺和經紀機構及時處置違法違規內容及相關網絡主播。建立健全網絡主播入駐、培訓、日常管理、業務評分檔案和“紅黃牌”管理等內部制度規范。對構成犯罪的網絡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違法失德藝人不得提供公開進行文藝表演、發聲出鏡機會,防止轉移陣地復出。
偷逃稅屢禁不止,稅務總局明確加大查處力度
同樣將持續得到規范的還有針對網絡主播等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的稅收管理。
自去年起,國家稅務總局就在持續加強對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的稅收管理。今年4月份,國家網信辦、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將進一步加強稅收大數據分析,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同時,將依法查處偷逃稅等涉稅違法犯罪行為。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運在1月2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2022年稅務部門將建立健全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行納稅人動態信用等級分類和智能化風險監管。依托稅收大數據,聚焦高風險行業、領域的納稅人,深入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稽查并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同時,進一步強化典型性曝光。對查處的部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涉稅違法案件,持續加大公開曝光和聯合懲戒力度,力求達到查處一案、震懾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今年以來,文娛領域仍出現了個別稅費違法事件。2月22日,廣州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對網絡主播平榮(網名:驢嫂平榮)偷逃稅案件進行處理,并對其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0.6倍罰款,共計6200.3萬元。
進入6月,又有兩名“大主播”因偷漏稅被罰。2022年6月9日,北京市稅務局依法對孫自烜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擬處罰款,共計1171.45萬元。2022年6月16日,江西省撫州市稅務局發布消息,主播徐國豪偷逃稅被處罰并追繳1.08億元。
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股可能再暴跌20%,這些行業的風險最大
文/Jonathan Ponciano 、Siladitya RayStock
事件概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銀行和公司負責人警告稱,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包括埃隆·馬斯克和比爾·蓋茨在內的多位億萬富豪也表示美國經濟或將在明年年底前出現衰退,這與金融機構和首席執行官們的觀點不謀而合。
關鍵事實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對客戶說,盡管主要股指較近期高點下跌逾20%,但與前幾次經濟衰退(指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相比,市場仍然只下降了平均跌幅的60%左右,在觸及與經濟衰退時期的低點一致的水平之前還有很大的下跌空間,而這對旅游和酒店業等周期性行業來說尤其不利。
以Michael Wilson為首的分析師寫道,隨著美聯儲努力通過加息來遏制幾十年來最高的通脹,經濟衰退“不再只是一種尾部風險”。他們認為,明年發生衰退的幾率為35%,高于3月份預期的20%。
他們估計,如果美國陷入衰退,標準普爾500指數可能會從目前的3,770點暴跌20%至3,000點左右,原因是企業利潤在衰退期間平均會下降14%,這與去年創紀錄的利潤和25%的增長相比是一個明顯的轉變。
“熊市不會結束,除非經濟衰退到來,或者經濟衰退的風險消失,”分析師表示,并補充說,面對“非常頑固”的通脹數據,市場疲軟可能會在未來三到六個月持續。
摩根士丹利表示,由于高物價抑制了部分消費者支出,與零售、酒店、餐廳和服裝等可支配支出相關的股票出現低迷的風險更高,而與互聯網、支付和耐用家庭用品(如家電和電腦)相關的股票面臨的風險較小。
摩根士丹利并不是本周唯一一個提高經濟衰退預期幾率的公司。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周一在一份致客戶的報告中表示,鑒于美聯儲更積極地加息,高盛現在認為“經濟衰退的風險更高,而且將會出現更早”,未來兩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幾率為48%,高于此前預計的35%。這家投行估計,金融狀況趨緊可能會在明年拖累GDP至多2個百分點。
就在摩根士丹利提高衰退預期幾率的同一天,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表示,美國經濟衰退 “在某個時候不可避免”,并且“很有可能”在近期內發生,這與其他幾位頂級商業領袖和金融機構在上周關鍵利率大幅上調后提出的擔憂不謀而合,因為關鍵利率上調往往會使借貸更加昂貴,從而抑制消費。
微軟的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在上個月接受法里德·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的采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他同意 “熊市”的看法,即在疫情和俄烏戰爭的影響下,世界將在“不久的將來”走向經濟放緩。
持有相同或類似觀點的億萬富豪還有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他在本月早些時候警告說,俄烏沖突和高通貨膨脹將引發經濟“颶風”,并表示他的銀行正在為“壞結果”做準備。
激進投資人卡爾·伊坎(Carl Icahn)在3月份接受CNBC采訪時也警告說,經濟將出現衰退,“甚至更糟”,他指責高通脹,并對美聯儲是否能 “設計一個軟著陸”表示懷疑。
Citadel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肯·格里芬(Ken Griffin)在5月份說,如果通貨膨脹水平保持在8.5%左右,就像現在這樣,美聯儲將需要“狠狠地踩剎車”,將經濟推向衰退。
方舟資本首席執行官凱西·伍德(Cathy Wood)更是在上周末的推特上尖銳地批評了美聯儲的大幅加息,并認為美國經濟在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陷入了衰退。
意外事實
摩根士丹利對約2,000名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餐館面臨的支出減少風險最大。約7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在未來六個月內減少外出就餐,而60%的人表示,他們將減少外賣和餐廳外帶。盡管油價和食品雜貨等必需品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通脹上漲,但它們的支出應該會更有韌性,約有40%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削減這兩項開支。
關鍵背景
美聯儲上周決定將利率提高75個基點至1.5%至1.75%的目標范圍,這是1994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加息。美聯儲的決定是在美國勞工部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的年度通脹率為8.6%之后做出的。這一高于預期的通脹率是該國40多年來消費者價格的最大12個月的增長。
在美聯儲宣布本次加息之前的上周,美國主要股指都進入了熊市,最近人氣高漲的科技和房地產企業也紛紛裁員。第一富蘭克林金融服務公司(First Franklin Financial Services)首席市場策略師Brett Ewing表示:“我們認為,美聯儲無法在不破壞經濟的情況下阻止導致供應方面通脹的問題,但目前看來,他們似乎已經接受了必須這么做的事實?!备呤⒕婵蛻?,預計美聯儲7月份還將加息75個基點。
反面意見
在周日接受美聯社采訪時,美國總統拜登堅持認為,經濟衰退并非“不可避免”,并補充說,人們不應簡單地“相信警告”,而是等著看誰的預測是正確的。這位總統指出了美國的低失業率數字作為支持例證,還說美國在對抗高通脹方面比其他國家處于更有利的地位。美財政部長耶倫周日也發表了類似的評論,稱經濟衰退并非“完全不可避免”,但她表示預計美國經濟將放緩。她還補充說,降低“不可接受的高通脹”是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
券商下半年投資策略:A股將進入中期輪動慢漲格局,布局“內穩外滯”主線
諸多“大回血”基金發布“限購令”。截至6月22日,6月以來已有193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暫停大額申購。
隨著市場的回暖,部分基金開始大幅回血,也再度獲得資金踴躍申購。
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諸多“大回血”基金也因此發布了“限購令”。
截至6月22日,6月以來已有193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暫停大額申購。
知名基金經理限購
6月22日,中庚基金發布公告稱由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領航、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兩只基金均于6月30日暫停大額申購。
其中,中庚價值領航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金額(含轉換轉入和定期定額投資)不超過1萬元(不含),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限購金額則為10萬元。
談及限制大額申購的原因,中庚基金表示,歷經今年市場的深度調整以及企穩回暖,中庚基金旗下的低估值價值投資策略基金在基金凈值和份額的雙重共振下,基金規模出現了快速的增長。但是,任何投資策略的產品都是有規模邊界的,我們以不能影響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邊界。
“此外,伴隨市場的逐步回暖,以中證800為代表的市場整體股權風險溢價水平,已經從絕對高位略回落到過去十年均值水平上方0.6倍標準差附近,風險補償雖然較前期有所降低,但整體上仍然有較好的吸引力。但行業層面呈現出的結構性上漲,部分熱門行業接近前高甚至創新高,估值水平又至高位,市場的結構性風險應予以關注?!敝懈鹬赋?。
從業績來看,中庚價值領航和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在今年收益均居于同類型基金前列。截至6月22日,中庚價值領航最新規模79.63億元,年內基金凈值上漲11.78%。隨著4月27日以來市場震蕩反彈,中庚價值領航基金凈值上漲17.83%。
中庚價值領航在一季度末重倉持有美團-W、中國宏橋、中國海洋石油、快手-W、魯西化工(17.38 -0.17%,診股)、常熟銀行(7.45 -0.67%,診股)等股票。
截至6月22日,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最新規模58.4億元,年內基金凈值上漲14.59%。自2021年1月成立以來,該基金收益達57.01%。
“回血”基金扎堆限購
同花順(95.44 +0.94%,診股)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6月以來已有193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暫停大額申購。
隨著市場的回暖,部分基金開始大幅回血,有些重倉新能源賽道的基金更是暴力反彈,也再度獲得資金踴躍申購。
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諸多“大回血”基金也因此發布了“限購令”。
6月以來,信澳新能源精選已經兩次限購。在6月10日,信澳新能源精選剛把大額申購金額限制為500萬元。6月21日起,該基金又將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額度調整到50萬元。
截至6月22日,從5月份起信澳新能源精選已經回血超過30%。信澳新能源精選最新規模35.1億元,由李博和曾國富共同管理,年內基金凈值上漲0.91%。
記者注意到,還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也出現在限購的名單中。
信達澳亞基金旗下由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掌舵的信澳核心科技混合自6月2日起將大額申購金額限制為500萬元。截至6月22日,從5月以來該基金凈值上漲超過15%。
6月6日,由楊金金管理的交銀啟誠混合將大額申購金額限制在1000元以下,基金最近規模28.9億元。截至6月22日,自4月27日至今,該基金已回血超過14%,年內基金凈值上漲1.27%。
由崔宸龍掌管的前海開源新興產業混合于6月8日將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額度限制為200萬元。截至6月22日,前海開源新興產業自4月底至今,反彈超過40%。但該基金年內還沒有實現正收益,A類和C基金凈值分別下跌9.9%、10.07%。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基金設置大額限購,主要是因為基金的規模太大不容易操作,通過限購可以緩解投資壓力,同時也能保護持有人的利益。
挖掘下半年投資機會
6月以來,諸多基金發布了“限購令”,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投資難度加大,基金規?!按箅y掉頭”確實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上半年行情即將收官,那么下半年該如何挖掘投資機會?
中庚基金認為,今年下半年,在經濟復蘇、企業盈利恢復的預期下,對權益市場的看法更為積極和樂觀。當前市場環境下,看好港股中資源能源為代表的價值股、部分互聯網股和醫藥科技等成長股的系統性和戰略性機會,看好A股中的大盤價值股(金融、地產等)、能源及資源類公司、中小盤價值股和成長股。
“由于對中國經濟的刺激和提振作用最明顯,刺激政策落地的最具確定性的抓手往往來自投資端。從行業角度排序,可以持續優先關注具有政策支持、需求轉旺且信貸支援較為充裕的行業,尤其在中期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確定性的新基建領域。市場在近期企穩反彈后,此前的恐慌情緒得到了大幅緩解,市場關注度或將進一步回歸基本面,投資者可提前關注二季度財報存在超預期可能性的行業和個股?!敝袣W基金指出。